teamLab的“花舞森林”究竟是艺术展览,还是科技景观?
如今这些实景与VR、AR、光雕等技术结合的展示,都被归结为“沉浸式体验”。在文娱领域该类应用也层出不穷,从大型商场的线下主题巡展,到万娱引力的“触电”系列沉浸娱乐表演,再到各类需要消费者参与角色扮演的沉浸式戏剧,以及VR主题乐园,有人认为这就是文旅新消费的未来,也有人质疑其只不过是一场营销噱头大于实际体验的“幌子”。
但入局者仍然汹涌。如今,一家专门服务于高端奢侈品品牌的创意行销公司BRANDX,也宣布跨界娱乐。BRANDX创始人、CEO潘军告诉记者,他们专门成立了新公司HARRIER,并拿下BBC《蓝色星球2》的授权,计划明年在中国试水大型线下沉浸式互动体验。
BRANDX合作品牌一览
从服务品牌到服务于IP,BRANDX能够让年轻一代的消费者们买单么?
从品牌营销到娱乐营销
打破广告公司天花板
成立于1998年的BRANDX,是中国领先的创意行销公司之一,目前在海内外拥有员工300多人和2家自营工厂和2家合作工厂,服务品牌包括爱马仕、江诗丹顿、IWC、宝格丽、卡地亚、Gucci、阿玛尼等。从业20年来,BRANDX专注于将VR、AR、全息投影、体感/手势互动等技术融入设计和创意中,增强消费者线下购物的沉浸式体验。
为什么想要触电娱乐领域营销?潘军告诉记者,一方面项目制公司的问题在于淡旺季明显,“客户都跟你签合时就是旺季,这两个月市场推广不多就是淡季,淡季公司50多个设计师和工厂的工人没活儿干,你总不能遣散了人家吧?因为旺季赚得多,淡季有时候还贴钱,一年的净利润总是10%左右。”
另一方面,广告公司作为乙方通常受制于客户的想法,尤其面对知名大牌,“某种程度上,奢侈品品牌强大的历史也是IP,只不过他们完全属于客户,因此所有东西都需要完全听客户的,”潘军坦言。“卡地亚让我们做的一棵圣诞树就180万,搭第二次又耗费50万。搭建技术连带设计只有我们能做,但我们不能卖给别人,别的商场也要的话,只能找品牌谈。今天用你你可能做得很好,哪天不用你了你也没办法。”
突破天花板的途径之一,是获得IP开发的掌控权。BRANDX以非常低的价格与BBC谈下了《蓝色星球2》的合作版权,计划2019年举办6-12场线下海洋生物互动体验展,首站将落地上海世纪汇广场。“这几年商场对于IP的追逐越来越强烈,”这是潘军的感受。“上海世纪汇刚开业,他们的高层给我们免费提供1500平米场地和安保,还有商场内外的广告展示资源。”
他告诉记者,相比广告客户对于创意提案的严苛,IP方对于线下展如何开发要宽松得多。“比如BBC会有一些原则,《蓝色星球》环保的主题不能改变,因此赞助方是有选择的,不可以是化妆品,手表符合海洋主题的可以考虑。在符合IP意图之下采用怎样的的创新和创意,做项目投入产出多少都是我们决定的。”
据介绍,选择《蓝色星球2》是因为此前公司做了大量市场调研发现,这个IP在受众中的影响力和喜爱度很高。在潘军的预想中,项目制作搭建成本约在700-800万,通过互动技术来展现鲸鲨、海龟、魔鬼鱼等海洋动物影像,打造沉浸式的艺术体验。
商业模式方面则以门票销售为主,同时也售卖衍生品、品牌赞助位等,潘军表示目前已经有不少奢侈品品牌客户对这个IP表现出强烈的兴趣。“计划明年2月底3月初搭建,然后看看销售情况,如果效果很好,我们有权利扩充一倍数量的展览,相应也会多给IP方一些分成。”
线下娱乐战场硝烟四起
BRANDX优势何在?
在营销领域深耕20年的潘军,对于市场趋势的嗅觉是敏锐的。
“BRANDX是从很小的公司做起来的,”1998年,时任北京美图广告公司副总经理的潘军创立新公司,早是做服装行业活动。“当时满商场都是服装,手表还在柜台里摆着呢,”他回忆。
次转型恰逢奢侈品腕表进入中国市场,潘军意识到中国的奢侈品市场方兴未艾,但潜力无限,因此果断让公司从低端品牌转向服务于高端品牌。
积累品牌的过程并不容易,“10年前一个客户占我们营收的50%,另一个客户占40%。我常就跟底下人说,你们谁把客户做丢了,公司就倒了,”潘军笑着说。“因此一旦有问题,就倾全公司之力把品牌保住,不去计较投入,所以他们交给我们做什么都放心。”
第二次转型则是三年前,互联网革命让传统线下店铺展现方式带来颠覆性改变,于是BRANDX开始瞄准新技术,成立科技研发中心研究互动产品、沉浸式体验。如今文娱产业强势崛起,让潘军在这一领域看到更多商机。
根据艾瑞咨询发布的《中国新时代线下娱乐消费升级研究报告》,到2019年中国线下娱乐市场有望达到4900亿。但从to B转向to C的生意,由高端品牌服务转向服务于消费者,刚入局的BRANDX是否会水土不服?
“现在这类线下展览活动非常多,一个国庆节我派人出去就看了8、9个,什么都有,”潘军并不讳言市场的竞争激烈。但他也注意到很多所谓主题展,其实主题并不鲜明,体验也完全谈不上沉浸,“我特别喜欢《星际迷航》,所以听说北京有展出我立马就去了,但大失所望,就是摆设了一些服装道具,放了台电视在播,粉丝还用得着在你这里观看?”
还有一类则是与浸没式戏剧结合,需要消费者进行角色扮演参与其中的线下体验,比如万娱引力做的《鬼吹灯》、《仙剑奇侠传》等。“这类戏剧表演式的沉浸式体验很好玩,不过我们想要做的是更有视觉冲击力的展览,比如通过360°裸眼VR、工业投影等,创造出很壮观的景象,”潘军认为。
2015年,BRANDX成立了技术研发中心,目前公司拥有15项计算机著作权登记证书,并通过了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证,另外还有多项技术专利在申请中。潘军告诉记者:与一般公司做全定制化展台不同,BRANDX采用的是demo模式的半定制化,即在自有的创意产品上结合客户需求,产生终的成品。“我们七夕为浪琴做的桃心互动喷泉装置,客户非常喜欢,而这个设备未来经过创意修改也可以继续使用。”
当然他也坦言,广告公司自主研发产品具备一定的成功风险,“研发了50多款产品,有十几个客户比较喜欢,也有20多个客户一次都没用过,好多都扔了你没看见(笑)。”
潘军认为,在广告营销公司中,能够将产品制与项目制结合的只有BRANDX,公司一年1.5亿左右的营业额,有一半由自有的2家工厂承接,通常是加工较为复杂的产品。“多数广告公司采用外包模式,我们一路走来都坚持有自己的技术和产品门槛。这必然需要更高的成本,但因为在行业里已经做了20年,奢侈品客户把我们养起来了,目前客户只占我们营业额的14%,万一有品牌流失,我们还能活得下去。”
艺术+科技带来的线下娱乐革命
谈到品牌营销与娱乐营销的不同,潘军认为两者其实存在创意与艺术的差异。“创意是严谨规划的策略思考,品牌互动营销的本质是要将品牌内涵通过互动营销的形式,准确传达给现有以及潜在消费者。”
比如BRANDX为江诗丹顿举办的新品发布会晚宴,“考虑到品牌的格调,我们并不在活动上卖表,而是创造完全与众不同的尊贵体验,简言之打造一种生活方式,”潘军说。发布会现场通过全息影像舞蹈,呈现高端腕表科技与艺术结合的魅力,成为品牌创意营销领域的经典案例。
“奢侈品品牌虽然知名度很高,但也需要营销,尤其是潜在消费者。比如主流受众在35岁以上,那么品牌就需要不断吸引25-35岁的新中产消费者。”
如果说前者是科技+创意,后者则是科技+艺术。“我们在《蓝色星球》这个IP上追逐的不是创意,而是艺术,”潘军这样总结他对娱乐行销的理解。
teamLab创始人猪子寿之曾认为,科技是具有人道主义色彩的,而艺术的边界在数字技术的帮助下可以被无限拓宽,这为娱乐IP做线下体验提供了更多想象性。“把在奢侈品行业多年磨炼的经验,放在沉浸式体验上,这是我们的优势,”潘军认为。
在他的规划中,IP线下娱乐体验探索出成熟机制后,BRANDX下一步将打造自有IP。“我们做一个IP大概需要半年,因此只做精品。理想的情况是淡季自主研发IP和产品,旺季有挑选性的接品牌,保障公司运营的稳定,利润也能够呈现阶梯性上升。”
潘军告诉记者,今年公司预计营收1.5-1.6亿,盈利在1800万左右。目前新成立的公司正在做A轮融资。线下互动体验作为文娱产业下游的重要环节之一,一直是影视娱乐公司的短板,也是一直想要拓展的非票收入来源。不仅在具体项目衍生上可以嫁接,互动技术还可以与影视、游戏、动漫等项目发布会做深度结合,拓展创意营销的路径。
(来源:中国电影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