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月 16 日,第九届北京电影节电影科技论坛在北京饭店举行。论坛由北京电影节组委会主办、中国电影科学技术研究所承办、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电影高新技术专委会协办。
国家电影局副巡视员丁立出席论坛。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副局长、第九届北京电影节组委会副秘书长王志,中国电影科学技术研究所、中宣部电影技术质量检测所所长张伟致辞。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电影高新技术专业委员会主任栾国志主持论坛。
电影科技论坛已成功举办两届,今年第三届论坛以 " 高新技术引领新时代电影高质量发展 " 为主题,聚焦当前全球电影高新技术发展的新趋势和新特点,探讨国内外电影产业发展对电影科技的新需求,交流新兴视听技术、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智能科学技术在电影行业的应用经验。
在主题演讲和交流互动外,本届论坛还举办了国家电影云制作服务平台启动仪式,诸位嘉宾走上台,以共同触摸 LED 大屏的交互形式启动了该平台。

充满科技感的启动仪式之后,现场播放了 " 国家电影云制作服务平台宣传片 ",首次向行业介绍国家电影云制作服务平台的建设情况,阐释如何基于云计算平台和高速互联网来实现电影分布式远程跨域协同制作,为推动我国精品电影持续推出、有效提升我国电影制作水平和能力奠定技术支撑和平台保障。
国家中影数字制作基地副总经理马平
AI 让影视产业升维

马平从《流浪地球》谈到 AI(人工智能)技术在电影拍摄和后期制作中的应用。他从创意、编剧、制作、触达四个维度具体展示了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实例,提出 "AI 让影视产业升维 " 的观点。
马平现场介绍了中影在 AI 技术方面的一些新尝试及新工具,尤其是在提升画面分辨率,修复模糊画面方面的显著效果。现场更是设置了观众扫描小程序进行互动的环节,展示了诸多现场观众上传图片的修复效果。"AI 技术将人从简单重复的劳动中解脱出来,让电影创作者能够更大限度地关注影片的创意与内容。" 马平说。
AI 不仅能解决简单重复性劳动,AI 在创意和编剧阶段也发挥着很大效用,而这些效用主要集中在 "AI 分析与决策、剧本创作、分镜头脚本自动生成以及剧本可视化等方面 "。AI 对影视生产的提升作用是全方位的。
标准化组织电影技术委员会主席安迪 · 马尔兹
新时代电影技术需要系统规范

安迪 · 马尔兹提出 " 人工智能可以做很多,但我觉得人讲的故事永远都是的 " 这一观点。他介绍了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的历史,以及他们在电影技术研发上的新成果—— ACES。
" 面对当前混音、画面、制式都更加复杂的局面,如何存档这么多不同版本的电影成为一个难题,格式变得很重要。现在有很多新的技术不断产生,但是我们需要一个系统去使用和归类这些新技术,ACES 就是这样一个系统。" 安迪 · 马尔兹介绍了 ACES 的诸多应用实例,如视频教程、技术论坛、开源式的软件等,同时他公布了 ACES 的网址,邀请大家登录网站进一步了解。
Qube Cinema 联合创始人塞西尔 · 库马尔
建立标准化、智能化影院管理方式

塞西尔 · 库马尔的发言涉及了版权管理、安全存储、加密运行、管理系统等多个环节。他认为数字化为电影带来了巨大变化,但是也带来了纷繁复杂的制式,他提出电影标准化、智能化的理念。塞西尔 · 库马尔说:" 我们要建立标准的影片数据库、影院数据库、管理数据库等多个系统化、智能化的数据库,要实现服务和管理体系的智能化。"
在发言的后,塞西尔 · 库马尔倡议," 全球的电影行业应该像航空、酒店行业一样,拥有统一的标准化、系统化的管理方式 "。
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副院长丁友东
电影强国建设需要一流电影高新技术

丁友东提出 " 电影强国建设需要一流电影高新技术 " 的观点,他以 SIGGRAPH 技术报告为例,分析了华人电影技术研发者近年越发活跃的态势,他认为,我国学者经过数年努力后,现在在 CG 前沿技术研发方面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
" 第三层楼 " 视觉化工作室创始人、
CEO 克里斯 · 爱德华兹
好莱坞虚拟预演(PreViz)工具的发展与应用

克里斯 · 爱德华兹透露近合作的中国电影项目包括《古剑奇谭》《八佰》《天气预爆》和《动物世界》等,他现场展示了 " 第三层楼 " 在技术视觉预演和虚拟制作等多个方面的案例,展现了虚拟预演技术在电影摄制中的必要性和广泛性。
赛璐璐迷主笔派特里克 · 冯 · 司寇斯基
观影需求变化背景下影院发展三大挑战

派特里克 · 冯 · 司寇斯基以中国电影市场上存在的中国巨幕、杜比、IMAX、4D、screenX 等多种不同制式为例,讲述了纷繁复杂的影院背后体现的是观众口味的多元与变化。如何迎接观众口味变化带来的挑战,成为全球影院面临的共同课题。
(转自:中国电影报)
声明:
更多资讯、合作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广州新干线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