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奥斯卡聚光灯下 映照出中国影业的化之路

来源:新干线影业时间:2019-02-28

北京时间2月25日上午,第91届奥斯卡金像奖颁奖礼在洛杉矶举行。其中,由美国参与者影片公司、美国梦工场影片公司出品,阿里影业联合出品的《绿皮书》斩获影片奖。

阿里影业凭借《绿皮书》在奥斯卡“冲冠”,再一次展示了“走出去”的中国身影。近年来,越来越多带有“中国元素”的佳作走上海外银幕,受到世界关注。回首十数年来中国影业的发展,奥斯卡上不断涌现的“中国身影”从侧面见证着中国影业与海外银幕结缘的历程。

 

与奥斯卡结缘:台前幕后的中国身影

 

二十世纪90年代,《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霸王别姬》《饮食男女》等一大批富有鲜明中国符号的影片先后获得奥斯卡外语片提名,虽未终获奖,但在一片西方叙事格局中,这些国语佳作依然为中国影史留下了重要标记。

进入新世纪,中国电影也进入新纪元。《卧虎藏龙》斩获外语片、原创音乐奖、摄影奖等多项大奖,这部讲述传统武侠故事的影片将中国美学与哲学思想推到了聚光灯下,也通过奥斯卡向西方世界展示了东方古韵。在第90届奥斯卡颁奖礼上,《卧虎藏龙》中演员章子怡竹林打斗的经典戏份被纳入纪念视频,奥斯卡以此回顾过去百年间的经典电影。

除了中国影片,中国资本也开始了影业的征程。随着中国资本逐渐显现出角逐市场的实力,“中国元素”在更广阔的范围里受到关注,也以更多元的形式出现在银幕。

同样以幕后身份出现的中国企业——万达集团和奥飞影业,比阿里影业更早登上了奥斯卡舞台。2016年,万达集团投资的电影《聚焦》获得第88届奥斯卡影片,而奥飞影业投资的影片《荒野猎人》则摘得男主角奖。

除了中国资本的身影,对中国元素传播起加速作用的还有中国影人。2007年,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服装师奚仲文以充满东方气韵的服化道设计获得服装设计提名;同年,旅美华裔导演杨紫烨凭借《颍州的孩子》获纪录短片导演奖。

在今年奥斯卡颁奖礼上,华裔户外名将吉米·金(金国威)拍摄的《徒手攀岩》获得纪录长片奖;出生于重庆的华裔导演石之予的作品《包宝宝》获得动画短片奖,该片采用了无对白的形式,在讲述传统东方家庭中关于成长和别离的故事的同时,用共通的情感沟通中外。

 

中国元素扩展:从银幕到产业链条

 

从《哈利波特》系列里的华裔角色秋·张到《钢铁侠 3》,再到新版《金刚》里的中国女演员,还有《功夫熊猫》三部曲的浓浓中国风,好莱坞电影里的中国元素越来越突出。

但不得不反思的是,它们是否能够真正代表中国文化的影响力?有评论认为:“这是扬眉吐气之余,又感觉迪士尼‘讨好’中国观众的做法其实只是技法上讨巧,中美之间仍存在巨大的文化鸿沟。”

追溯往届奥斯卡,也可以看到,即使同样蕴含中国元素,但文化内涵却可能存在千差万别,如《末代皇帝》和《卧虎藏龙》之间,也存在巨大差异。贝纳尔多·贝托鲁奇在拍摄时,更多考虑的是一个传记式人物的完成度,和程度呈现西方人眼中的“东方世界”;而李安虽也深谙美国故事片的套路,但他却在片中融入了更多中国美学、哲学的内核。

随着更多华人导演、演员逐步进入到美国主流电影圈,中国元素也从物质层面的空间景观、器物服饰等显性呈现,逐渐扩展到包括意象符号、哲学思想等精神层面的表达。包括镜头中的“潜台词”,和褒贬的语言态度等。具体来说,中国面孔、中国功夫、中国风景、服装美食等都是美国电影中常借鉴的中国元素。

文化交流的深入,中国元素在西方电影当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多元文化交融的西方电影有着非常广泛的受众,这给中国电影市场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在这一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中,还有一部国产动画片值得关注——《冲破天际》获得动画短片奖提名,其用简约插画风格,以中国首批女宇航员的经历为灵感,讲述了华裔小女孩璐娜在鞋匠爸爸的呵护下,追寻太空梦想的故事。

近期热映的《流浪地球》在北美上映,首周即获得388万美元票房,破近五年华语电影票房纪录。有评论认为:“一个国家在成长为经济大国后,其实力必然在文化及科技上有所反映。想象力是大国实力重要的元素,《流浪地球》很好地对中国近年来发展积累的实力进行了展示。”

能够看到,中国元素在电影界的不断丰富,本质上还是要靠内容上强大的吸引力。从早期影片内容中单纯的人物形象,到现在中国人成为核心创作者、中国公司成为联合出品方等,它的维度不仅仅局限于银幕上,而开始贯穿于电影创作的各个环节。如此,中国元素也不再是被外国人想象和随意重构的了。可以预见,国产电影将越来越多地吸引更多海外观众,外国电影中,中国元素也能更加原汁原味。


(转自:广电时评)